编者按:由四川师范大学主办,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文学院、民歌研究所承办,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协办的“从田野到舞台——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于5月15日晚19时30分在四川大剧院举行。自2004年6月起,四川师范大学民歌研究所万光治教授带领团队深入田野,历时十三载,共采录、整理四川181个区县的各族原生态民歌民歌3080首,并于2017、2018年相继出版《四川民歌采风录》《田野活态文献考察与研究》《四川民歌论集》,这些研究为四川民歌的舞台呈现提供了扎实学术依据。音乐会靶向精准,对原生民歌进行艺术性编创,将民歌从田野搬至舞台,展现了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大大挖掘了其潜在的艺术创造价值,弘扬了中华经典传统文化。现在相关报道转载如下:
光明日报客户端: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在蓉上演
5月15日晚,由四川师范大学主办的“从田野到舞台—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在四川大剧院举行。
本次音乐会以“回归音乐本位、回归民族风格本位”为宗旨,采用合唱的表演形式传承四川民歌经典,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晚会曲目类型多样,涵盖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民歌三大类。有家喻户晓的四川民歌经典《绣荷包》《康定情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有长期沉潜草野、世人知之甚少的汉族民歌《放风筝》《月儿落西下》《巴山背二哥》《金沙江号子》;有藏、羌、彝、苗等民族的《圆圆舞曲》《央金道道》《亚罗卡得罗》《阿惹妞》《情歌对唱》《出征歌》《婚嫁歌》《哦依哦撒》《隔子不唯若音波》。
自2004年6月起,四川师范大学民歌研究所万光治教授带领团队深入田野,历时十三载,共采录、整理四川181个区市县的各族原生态民歌3080首。并于2017、2018年相继出版《四川民歌采风录》《田野活态文献考察与研究》《四川民歌论集》。田野的考察与研究,为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曲目的遴选与编创提供了扎实学术依据。
据悉,本场演出是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践行“扎根民族沃土,弘扬优秀文化”院训的又一舞台精品,将民歌从田野搬至舞台,展现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又大大挖掘其潜在的艺术创造价值,最终达到音韵醉人、文化动人、文艺育人的目的。(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洪双 通讯员陈晨)
原文网址:https://wap.gmdaily.cn/article/4a58fd0912da465cbdc26d26aa73113d
人民网:从田野到舞台 四川师范大学举办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
5月15日晚,“从田野到舞台”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在四川大剧院举办。本次音乐会以“回归音乐本位、回归民族风格本位”为主题,由四川师范大学主办,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文学院、民歌研究所承办。
据了解,依照由记录到表演,由表演再到传播的方式,实现了民歌源生地、民歌表演地、民歌虚拟展示地三地的双向联通。本次音乐会也是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又一舞台精品,将民歌从田野搬至舞台,展现了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又大大挖掘了其潜在的艺术创造价值。
自2004年6月起,四川师范大学民歌研究所万光治教授带领团队深入田野,整理四川181个区县的各组原生态民歌3080首,为四川民歌的舞台呈现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依据。音乐会精心选取了17首四川民歌予以音乐编创与制作,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民歌三大类展开。曲目内容丰富,既包含四川地区家喻户晓的《绣荷包》《康定情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经典曲调,又将沉潜草野的、世人知之甚少的藏、羌、苗、彝族歌曲《圆圆舞曲》《央金道道》《亚罗卡得罗》《阿惹妞》《情歌对唱》《出征歌》《婚嫁歌》《哦依哦撒》《隔子不唯若音波》做艺术性呈现。风格多样的民歌佳作,实现了艺术性和表演性的统一,为听众奉上了一场视听盛宴。(张渝浠)
原文网址:http://sc.people.com.cn/n2/2021/0517/c379469-34729963.html
四川新闻网:从田野到舞台 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真好听!
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16日讯《绣荷包》《康定情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等经典曲调,《阿惹妞》《情歌对唱》《出征歌》《婚嫁歌》等极具四川藏、羌、彝、苗族风情的民歌,于5月15日晚在四川大剧院唱响。
为传承四川民歌经典,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四川师范大学主办了该场“从田野到舞台”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音乐会通过微信、抖音、微博、哔哩哔哩四大平台现场直播,吸引了数万人观看。
音乐会演唱曲目基于四川师范大学民歌研究所万光治教授深躬田野十三载所采集的四川各族原生态民歌改编而成。音乐会精心选取了17首四川民歌予以音乐编创与制作,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民歌三大类展开。曲目内容丰富,既包含四川地区家喻户晓的《绣荷包》《康定情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经典曲调,又将沉潜草野的、世人知之甚少的藏、羌、苗、彝族歌曲《圆圆舞曲》《央金道道》《亚罗卡得罗》《阿惹妞》《情歌对唱》《出征歌》《婚嫁歌》《哦依哦撒》《隔子不唯若音波》做艺术性呈现。风格多样的民歌佳作,实现了艺术性和表演性的统一,为听众奉上了一场高水平的视听盛宴。
四川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展示方式在全国尚属首例,依照由记录到表演,由表演再到传播的方式,实现了民歌源生地、民歌表演地、民歌虚拟展示地三地的双向联通。本场音乐会也是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贯彻“扎根民族沃土,弘扬优秀文化”院训的又一舞台精品,将民歌从田野搬至舞台,展现了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又大大挖掘了其潜在的艺术创造价值。将民歌从田野搬至舞台,再由舞台深入进听众的声音记忆,唤起听众的审美力,去体味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及其潜在的艺术创造价值,最终完成了音韵醉人、文化动人、文艺育人的目的。(记者 陈淋)
原文网址:http://scnews.newssc.org/m/system/20210516/001175071.html
川观新闻SCOL:从田野到舞台 四川师范大学举办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
5月15日晚,“从田野到舞台”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在四川大剧院举办。本次音乐会以“回归音乐本位、回归民族风格本位”为宗旨,采用合唱的表演形式,传承四川民歌经典,献礼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75周年校庆。
音乐会演唱曲目基于四川师范大学民歌研究所万光治教授深躬田野十三载所采集的四川各族原生态民歌而改编而成,分三个部分展开。《康定情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等家喻户晓的四川民歌经典深入人心,反响热烈;《月儿落西下》《巴山背二哥》《金沙江号子》等四川汉族民歌,将少女的月夜思怨、背二哥的孔武有力、船工的乐观昂扬加以表达;《圆圆舞曲》《阿惹妞》《出征歌》《婚嫁歌》《隔子不唯若音波》等藏、羌、彝、苗民歌,将少数民族的歌舞盛况、情感思绪与仪式活动等生活万象加以叙述。风格多样的民歌佳作,实现了艺术性和表演性的统一,为听众奉上了一场视听盛宴。
本场演出是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践行“扎根民族沃土,弘扬优秀文化”院训的又一舞台精品,将民歌从田野搬至舞台,展现了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又大大挖掘了其潜在的艺术创造价值。最终完成了音韵醉人、文化动人、文艺育人的目的。
本场音乐会与四川丰富的民间传统音乐渊源颇深。自2004年6月起,四川师范大学民歌研究所万光治教授带领团队深入田野,历时十三载,共采录、整理四川181个区县的各族原生态民歌民歌3080首,为四川民歌的舞台呈现提供了扎实学术依据。
本场音乐会对原生民歌进行艺术性编创。曲目类型多样,涵盖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民歌三大类。曲目内容丰富,既包含四川地区家喻户晓的《绣荷包》《康定情歌》等经典曲调,又将沉潜草野的、世人知之甚少的藏、羌、苗、彝族歌曲《圆圆舞曲》《央金道道》《亚罗卡得罗》等进行艺术性呈现。
民歌从田野搬至舞台,再由舞台深入进听众的声音记忆,唤起听众的审美力,去体味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及其潜在的艺术创造价值。最终实现音韵醉人、文化动人、文艺育人的目的,进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四川在线记者 李寰
川观新闻:视频|送田野考察的民歌“抵达”艺术殿堂,川师大“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 四大平台同步直播!
《绣荷包》《金沙江号子》《月儿落西下》《圆圆舞曲》《阿惹妞》……5月15日晚,由四川师范大学主办,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文学院、民歌研究所承办、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协办的“从田野到舞台—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在四川大剧院举行,此次音乐会在微信、微博、抖音、哔哩哔哩(bilibili)上全程直播。
当天晚上,川师大的师生们穿起传统民族服装放声歌唱,荧幕上还放着去田野考差时采集的原声,给听众的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曲目类型多样,涵盖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民歌三大类。其中既有家喻户晓的四川民歌经典《绣荷包》《康定情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有长期沉潜草野、世人知之甚少的汉族民歌《放风筝》《月儿落西下》《巴山背二哥》《金沙江号子》,更有藏、羌、彝、苗等民族的《圆圆舞曲》《央金道道》《亚罗卡得罗》《阿惹妞》《情歌对唱》《出征歌》《婚嫁歌》《哦依哦撒》《隔子不唯若音波》。
自2004年6月起,四川师范大学民歌研究所万光治教授带领团队深入田野,历时十三载,共采录、整理四川181个区县的各族原生态民歌民歌3080首。
并于2017、2018年相继出版《四川民歌采风录》《田野活态文献考察与研究》《四川民歌论集》。田野的考察与研究,为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曲目的遴选与编创提供了扎实学术依据。
据四川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音乐会以回归音乐本位,回归民族风格本位为宗旨,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主创团队多方统筹,同心协力,对上述民歌精心改编、认真排练,从而实现了民歌从田野到舞台的转换。川观新闻记者 李婷
原文网址:https://cbgc.scol.com.cn/news/1331661?from=androidapp&app_id=cbgc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今夜上演
5月15日晚,由四川师范大学主办,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文学院、民歌研究所承办,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协办的“从田野到舞台”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在四川大剧院举办。
本次音乐会以“回归音乐本位、回归民族风格本位”为宗旨,采用合唱的表演形式传承四川民歌经典,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四川师范大学75周年校庆。
音乐会演唱曲目基于四川师范大学民歌研究所万光治教授深躬田野十三载所采集的四川各族原生态民歌而改编而成,分三个部分展开。《康定情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等家喻户晓的四川民歌经典深入人心,反响热烈;《月儿落西下》《巴山背二哥》《金沙江号子》等四川汉族民歌,将少女的月夜思怨、背二哥的孔武有力、船工的乐观昂扬加以表达;《圆圆舞曲》《阿惹妞》《出征歌》《婚嫁歌》《隔子不唯若音波》等藏、羌、彝、苗民歌,将少数民族的歌舞盛况、情感思绪与仪式活动等生活万象加以叙述。风格多样的民歌佳作实现了艺术性和表演性的统一,为听众奉上了一场视听盛宴。
据介绍,本场演出是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践行“扎根民族沃土,弘扬优秀文化”院训的又一舞台精品,将民歌从田野搬至舞台,展现了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又大大挖掘了其潜在的艺术创造价值。最终,达到音韵醉人、文化动人、文艺育人的目的。
据悉,2004年6月,四川师范大学民歌研究所万光治教授和他的团队启动了四川民歌“抢救行动”。他们历时13年,采录、整理四川181个县3080首各族原生态民歌,于2017年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以省为单位的民歌总集《四川民歌采风录》。该书利用现代技术,集声像文谱图于一体,实现了对民歌的原样保存。
民歌采风是一个科学考察的过程。自2018年起,民歌研究所相继出版了《田野活态文献考察与研究》《四川民歌论集》,它们为音乐会遴选民歌、演绎民歌,实现从田野到舞台的转换提供了学术的支撑。记者 白洋摄影 白洋 编辑 李旻 校对 王鹃 审核 黄颖
原文网址:https://v5share.cdrb.com.cn/h5/detail/normal/4248848103556096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这些耳熟能详的四川民歌,“洗耳朵”!
为传承四川民歌经典,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75周年校庆,5月15日晚,由四川师范大学主办,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文学院、民歌研究所承办,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协办的“从田野到舞台”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在四川大剧院成功举办。
此次音乐会以“回归音乐本位、回归民族风格本位”为主题,演唱曲目基于四川师范大学民歌研究所万光治教授深躬田野十三载所采集的四川各族原生态民歌改编而成,选取了17首四川民歌予以音乐编创与制作,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民歌三大类展开。
晚会现场演唱的17首曲目中,既包含已传唱半个多世纪、公认的四川民歌经典:《绣荷包》《康定情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又将世人了解较少的藏、羌、苗、彝族歌曲《圆圆舞曲》《央金道道》《亚罗卡得罗》《阿惹妞》《情歌对唱》《出征歌》《婚嫁歌》《哦依哦撒》《隔子不唯若音波》做了艺术性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展示方式在全国尚属首例,依照由记录到表演,由表演再到传播的方式,实现了民歌源生地、民歌表演地、民歌虚拟展示地三地的双向联通。四川师范大学师生将民歌从田野搬至舞台,再由舞台深入进听众的声音记忆,唤起听众的审美力,去体味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及其潜在的艺术创造价值,最终达到了音韵醉人、文化动人、文艺育人的目的。
据悉,本场音乐会还通过微信、抖音、微博、哔哩哔哩四大平台现场直播,吸引了数万人共同观看民歌盛宴。(红星新闻记者 李宇欣)
科教新观察:从田野到舞台 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奉上视听盛宴
为传承四川民歌经典,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四川师范大学75周年校庆,5月15日,“从田野到舞台”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在四川大剧院成功举办。
音乐会演唱曲目基于四川师范大学民歌研究所教授万光治深躬田野十三载所采集的四川各族原生态民歌改编而成,选取了17首四川民歌予以音乐编创与制作,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民歌三大类展开。曲目内容丰富,既包含四川地区家喻户晓的《绣荷包》《康定情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经典曲调,又将沉潜草野的、世人知之甚少的藏、羌、苗、彝族歌曲《圆圆舞曲》《央金道道》《亚罗卡得罗》《阿惹妞》《情歌对唱》《出征歌》《婚嫁歌》《哦依哦撒》《隔子不唯若音波》做艺术性呈现。风格多样的民歌佳作,实现了艺术性和表演性的统一,为听众奉上了一场视听盛宴。
据了解,本次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展示方式在全国尚属首例,依照由记录到表演,由表演再到传播的方式,实现了民歌源生地、民歌表演地、民歌虚拟展示地三地的双向联通。本场音乐会也是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贯彻“扎根民族沃土,弘扬优秀文化”院训的又一舞台精品,将民歌从田野搬至舞台,展现了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又大大挖掘了其潜在的艺术创造价值。将民歌从田野搬至舞台,再由舞台深入进听众的声音记忆,唤起听众的审美力,去体味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及其潜在的艺术创造价值,最终完成了音韵醉人、文化动人、文艺育人的目的。
原文网址:https://page.om.qq.com/page/OOv3jOn-YgIlIFcRUhuqguzQ0?ADTAG=tgi.wx.share.message
科教新观察:扎根民族沃土 弘扬优秀文化 川师大举办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
为传承四川民歌经典,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四川师范大学75周年校庆,5月15日,“从田野到舞台”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在四川大剧院成功举办。
音乐会演唱曲目基于四川师范大学民歌研究所教授万光治深躬田野十三载所采集的四川各族原生态民歌改编而成,选取了17首四川民歌予以音乐编创与制作,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民歌三大类展开。曲目内容丰富,既包含四川地区家喻户晓的《绣荷包》《康定情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经典曲调,又将沉潜草野的、世人知之甚少的藏、羌、苗、彝族歌曲《圆圆舞曲》《央金道道》《亚罗卡得罗》《阿惹妞》《情歌对唱》《出征歌》《婚嫁歌》《哦依哦撒》《隔子不唯若音波》做艺术性呈现。风格多样的民歌佳作,实现了艺术性和表演性的统一,为听众奉上了一场视听盛宴。
据了解,本次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展示方式在全国尚属首例,依照由记录到表演,由表演再到传播的方式,实现了民歌源生地、民歌表演地、民歌虚拟展示地三地的双向联通。本场音乐会也是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贯彻“扎根民族沃土,弘扬优秀文化”院训的又一舞台精品,将民歌从田野搬至舞台,展现了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又大大挖掘了其潜在的艺术创造价值。将民歌从田野搬至舞台,再由舞台深入进听众的声音记忆,唤起听众的审美力,去体味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及其潜在的艺术创造价值,最终完成了音韵醉人、文化动人、文艺育人的目的。
原文网址:https://m.sohu.com/a/466713198_204104/?pvid=000115_3w_a
中国网:扎根民族沃土 弘扬优秀文化 川师大举办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
为传承四川民歌经典,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四川师范大学75周年校庆,5月15日,“从田野到舞台”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在四川大剧院成功举办。
音乐会演唱曲目基于四川师范大学民歌研究所教授万光治深躬田野十三载所采集的四川各族原生态民歌改编而成,选取了17首四川民歌予以音乐编创与制作,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民歌三大类展开。曲目内容丰富,既包含四川地区家喻户晓的《绣荷包》《康定情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经典曲调,又将沉潜草野的、世人知之甚少的藏、羌、苗、彝族歌曲《圆圆舞曲》《央金道道》《亚罗卡得罗》《阿惹妞》《情歌对唱》《出征歌》《婚嫁歌》《哦依哦撒》《隔子不唯若音波》做艺术性呈现。风格多样的民歌佳作,实现了艺术性和表演性的统一,为听众奉上了一场视听盛宴。
据了解,本次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展示方式在全国尚属首例,依照由记录到表演,由表演再到传播的方式,实现了民歌源生地、民歌表演地、民歌虚拟展示地三地的双向联通。本场音乐会也是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贯彻“扎根民族沃土,弘扬优秀文化”院训的又一舞台精品,将民歌从田野搬至舞台,展现了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又大大挖掘了其潜在的艺术创造价值。将民歌从田野搬至舞台,再由舞台深入进听众的声音记忆,唤起听众的审美力,去体味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及其潜在的艺术创造价值,最终完成了音韵醉人、文化动人、文艺育人的目的。(汤莉华)
原文网址:http://sc.china.com.cn/2021/difang/1339/0516/405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