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0 - 玉屏油茶纪事
P. 320

文化韵味









                                          按蔸分树



                                   阴 姚本均 口述          姚愿福 整理






                    我叫姚本均,今年 87 岁,家住田坪镇罗家寨村洞脑上村民组。
               1981 年,实行山林下户时,我们村只有我们寨上和申家冲两个村民组

               的分法与其他村民组的方式不同,别的地方以坡为单位分到每家每
               户,而我们寨上按人数和油茶树蔸数分山林。回想起当时我们生产队
               分茶山的经历,至今仍记忆犹新。

                    地处美丽 阳河畔的罗家寨,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油茶树。
               因全村油茶树覆盖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曾在 2001 年被全国绿化委

               员会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称号。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出产的
               茶油曾是我们当地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我们

               县根据中共中央和贵州省委放宽农业政策的指示,在不改变土地等
               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制性质的原则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发

               展农业生产。1981 年,全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生产队为主
               体,将田土全部包产或包干到户,以家庭为单位承包耕种与管理,上交

               公余粮给国家。
                    这项改革将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向林地拓展和延伸,

               198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
               决定》,将“分田到户”翻版到集体山林,实行“分山到户”,要求林业“三
               定”,即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我们生产队



               308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