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1 - 玉屏油茶纪事
P. 331
文化韵味
成时,作为总纂的我时常在想,如果没有他的鼎力相助,《玉屏油茶纪
事》能如我所愿么?还有刘四黑同志,尽管事务极为繁忙,都抽出时间
撰写所熟知的油茶往事……
文稿修改主要由杨显政、吴德辉、姚愿福、杨小慧负责。他们在修
改文稿时也是认真负责的,每遇到疑问时,总是与作者反复沟通交流
确认,确保文稿质量达到公开出版标准。为提升工作效率缩短节约时
间,我们采取如下方式进行:文稿成熟一篇就交给编辑修改一篇,编辑
修改后发给我审定,我认为合格后进行编号,再发给作者细致审核。作
者确认无误后,把文稿发到微信群里供大家交流、学习、借鉴。之后,再
打印成纸质版交给梁建梅、杨长银、宋开岳轮流审读,力求把错漏降到
最低。
出版
通过 3 个多月的共同努力,至 6 月中旬,编辑部共收到稿件 63
篇。经修改,共收录文稿(含大事记)54 篇,总计近 30 万字。经编委会
讨论,按“时代足音”“研发巡礼”“往事印迹”“文化韵味”4 个栏目入
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吴泽良先生题写了书名。贵州格物文化创意
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姣女士提供绘画插图。
在图片收集过程中,为选择既能充分反映我县油茶建设取得的成
就,又能与文稿相适应的照片,达到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姚林
屏、姚祖告根据文稿内容,多次跋山涉水深入乡间、基地、油茶林中拍
摄了大量图片,还去档案馆查找油茶老照片,并经严格的技术处理,才
得以如期完成。
由于编撰人员密切配合,采取作者撰稿、编辑修改、总纂审核、审
读人员核正、配图美化等步骤同步方式进行,于 6 月底完成了征编工
作任务。在此期间,我还与出版方经常保持沟通,出版方初审了我们的
初稿,认为撰稿质量达到了公开出版要求,要求我们尽快提供样书,承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