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茶香印江
P. 20
印江
近现代茶史
1840 年至 1919 年时期,梵净山区域“匪事”频繁,清咸丰五年 (1855)
“红巾军”起义,印江县武生员吴灿奎、朗溪田宗达、洋溪江源沟李春林等
聚集土家族、苗族民众数千遥相呼应声援。田宗达之子田瑞龙被称为“蜀汉
赵子龙”,以梵净山为根据地,在茴香坪、烂茶坪、护国寺、棉絮岭、黑湾
河、锯齿山、长滩河、三角庄等处扎营 40 余座。山下朗溪上五洞一带民众,
投附梵净山义军。1857 年,起义失败。此后,梵净山区作为主要战事区,经
历了最后一支太平军、号军、严黑三等农民起义。因战事连连,民不能安居
乐业也就无暇顾及茶叶生产,梵净山的茶叶发展日益衰落。团龙贡茶制度在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被废除后,团龙贡茶更是种植不多,产销量也小,仅在
县境范围内有少数官绅人家、地方富户订购或派人选购。优质茶很少在市场
上出售。
1919年至1949年间,印江社会仍然动荡不安。1928年国民革命军第二十
五军军长兼贵州省政府主席周西成与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三军军长李晓炎为争
夺贵州统治权力,在印江进行混战后,印江经济社会全面动荡。此后,神兵
起义,黔东革命根据地建立,人民群众参与争取民主自由的革命浪潮中。印
江茶多数是作为药用在县内各地有零星栽培,其茶园也主要分布在相对印江
县城偏远、森林茂密、远离战火的永义、洋溪等乡镇。自产自食,未形成批
量生产。团龙村的茶树部分得以保存。现在,团龙村还有 80多株生长旺盛的
大茶树。
1949 年 11 月 16 日印江解放后,印江利用团龙贡茶优势发展绿茶。1958
年,印江县组织 58 名农业工人在朗溪区张家坝乡团龙村开辟茶园,面积 6.67
公顷。但由于种茶技术不高,垦种深度不够,管理不善,加工原始,致使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