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萤舞天台:天台山的萤火虫
P. 82

天台山的萤火虫





            形瘤状突起。黑色背中线明显隆起。中、后胸背板侧缘具有 2 个左右对称的瘤

            状突起;第 1 ~ 8 腹节背板侧缘具有 1 个左右对称的瘤状突起、后缘有 4 个左

            右对称的向后延伸的突起;各足基节黄褐色,其余部位浅黄色。发光器一对,

            乳白色小椭圆形,位于第 8 腹节两侧。

                 显著特征:成虫鞘翅末端有大型黑斑,大端黑萤由此得名。
                 生活习性:幼虫陆生,捕食小型昆虫或食用动物尸体,有自相残杀的习性;

            背面黑色,背部均匀排布黑色凸起,常生活于溪流、湿地、荒废的水田、潮湿

            的山谷、瀑布及潮湿的岩壁旁边的杂草丛中;多依附石头、砖块、树枝等物体

            化蛹。成虫喜欢在树上、玉

            米叶上、竹林中栖息闪光求

            偶,形成“萤光圣诞树”的

            壮观景象,若受到惊扰,则

            满树的成虫会飞散下来,甚

            为惊艳。成虫闪烁高峰在开

            始 闪 烁 后 50 min 至 60 min

            左右达到,高峰持续时间
            20 min 左右下降至一个水平


            后持续闪烁至凌晨两点半。
            交配方式:尾对尾体位。

                 发生期:5—7 月。

                 分布区域: 种群数量

            多,发生较集中。大端黑萤5
                                          大端黑萤(A-F):A. 雄虫背面;B. 雄虫腹面;C. 雌虫背面;
            月底至7月初多见于肖家湾,                   D. 雌虫腹面;E. 幼虫背面;F. 幼虫腹面(刘秉奇 / 摄)
                                            Abscondita anceyi (A-F): A. Male dorsal view; B. Male ventral
                                            view; C. Female dorsal view; D. Female ventral view; E. Larva
            主要集中分布于溪玉农家下                      dorsal view; F. Larva ventral view (Photo by Liu Bingqi)


              072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