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玉屏油茶纪事
P. 52
时代足音
茶科学研究:一是对现有油茶品种进行了鉴定;二是油茶品种出油率
对比试验和油茶枝条插扦繁殖试验;三是垦复、抚育、林粮间作、施肥、
保花保果等丰产技术研究;四是对油茶象鼻虫、霉病、叶斑病、叶饼病
等病虫害进行防治研究。这些研究成果都曾为油茶的生产栽培发挥
积极作用。为了便于开展油茶科研、生产培育等工作,省林业厅曾配
发给该站日产 200 型手扶拖拉机两台。同时,还配备气象观测仪器一
套,建立了小气象观测站,为油茶生产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
气象依据。贵州省当时的著名林学专家周政贤、李鑫民教授曾来到玉
屏,对玉屏油茶栽培及品种分布进行过研究。
1966 年以后的十年“文革”期间,油茶科研及油茶生产工作得不
到正常开展,一度中断。站内派性对立,技术干部、工人陆续撤回贵阳
和铜仁,刘群辉站长也调回县林业局,县里先后安排钟建光、何成全到
试验站负责。其中的 1972 年,县革委会在试验站办“五·七”农场,油茶
试验场搬迁到城郊的南门坡,茅坡油茶试验场变为“玉屏茅坡五·七干
校”。把县城各机关单位的领导和各单位内部所谓的“地、富、反、坏、
右”出生的以及派性头头都押来劳动改造。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每天挖
山、放牛,接受县里来的造反派的批斗,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1974
年,“五·七”农场撤销,“玉屏茅坡五·七干校”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1976 年,油茶试验场迁回,将原先的“玉屏茅坡五·七干校”更名
为“玉屏茅坡油茶试验站”,由县林业局管辖。由于试验站多年未正常
开展工作,许多人员调出后严重缺编。于是,县里面又重新调配干部
工人 7 人,彭世焕任站长,中南林学院毕业的刘洪健任技术员。
1976 年之后,曾一度中断的油茶科研工作,在省林业厅的重视
下,省林科所曾范安同志带领陈晓春、杨方成、邓龙玲、黄叔桥等技术
员,克服了不少困难,试验站油茶科研工作逐渐回归正常,重新起航,
确立了研究油茶科研的主攻方向。站里成立了由刘洪健站长为组长
的科研小组,我也是参与者之一。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