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玉屏油茶纪事
P. 54
时代足音
获得铜仁地区科学技术成果四等奖。在有性繁殖方面,也有新的突破。
这些研究成果,为当时全县油茶苗木的培育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我
作为其中参与者引以为豪。
1981 年,为了开展油茶科学研究,试验站经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
同意,又征用兴隆、朱家场两乡茶山 400 多亩,作为建设油茶物种园之
用。值得一提的是,物种园建立后,共收集了来自秦岭以南的大部分
省份的油茶物种和不同油茶品种类型。当时共有 27 个油茶品种。我印
象比较深的有:江西匹他山油茶、福建红花油茶、云南腾冲红花油茶、
江西的秋分籽、福建的风吹茶、广西岑溪软枝油茶、博白大果茶和金花
油茶等等。该园的建立,为油茶物种的收集、保存、生产、繁育起到了积
极作用,只可惜因后期各方面原因没能保存下来,实在是一个巨大的
遗憾。
1982 年,在做好油茶科研的前提下,试验站又协助省林科所开展
了油桐丰产栽培方面的研究。由省林科所经济室副主任郭志忠牵头,
中南林学院刚毕业的谭方友具体负责,试验站全力协助,采用嫁接技
术开展“油桐速生丰产”课题研究,通过几年的努力获得成功,该课题
研究于 1991 年获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获得此荣誉的有县林业局龙登煊、田玉华、邓世先 3 位同志。
作为一名长期在试验站工作过的人,我可以说,茅坡油茶试验站
建立至今,虽几易其名,历经坎坷,但硕果累累,在油茶、油桐、板栗等
丰产技术、病虫防治、良种选育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玉
屏油茶、油桐的高产、稳产做出积极贡献。通过开展培训,许多群众也
掌握了油茶、油桐丰产栽培技术,他们在家搞了油茶、板栗、桃子等苗
木的培育和栽培,为农村经济发展、群众增产创收作出科技示范,功不
可没。
但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国家实行土地承包制度,土地、山
林承包到户,由于油茶树龄老化、产量日益低下,人们对油茶的价值认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