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玉屏油茶纪事
P. 86
时代足音
必需品。如此昼行夜宿,仅用 4 天就把一整船茶油运抵洪江码头。那
次,这一船是由张维汉亲自押送的,货到以后,张维汉把茶油一次性全
部交给洪江的粮油商埠,3 万斤茶油就有 400 多块银元。
张维汉付给二祖父 20 块银元运费,在当时是十分高的,二祖父则
发给船工辛苦钱。得到钱后,便上岸逛商埠,有的给老人买特产,有的
给小孩买西洋镜,有的给心爱的妻子买花洋布,有的船工则休整养好
精气神。
张维汉则按货单订货,诸如洋布、洋火、陶器(坛坛、罐罐、水缸)、
竹器(竹床、竹椅、竹凳)、瓷器(汤碗、菜碗、饭碗、盘子、碟子、调羹、茶
杯、酒杯)。货备齐了,装船返航,二祖父为船工们买齐草鞋、布鞋,起锚
逆水行船。逆水行船,船工们就不像顺水那样悠闲了,那要辛苦得多,
尤其遇滩拉纤是最辛苦的。脚蹬地,胸贴地,手攀地,极缓慢地一步一
移,口冒青烟,艰难行进。历经半个月,途经贵州街、麻音塘、玉屏、羊
坪、青溪,到达镇远,沿途卸货给商埠。
张维汉做茶油生意赚了钱,返程货又赚了钱。二祖父也因有回头
货赚了钱。船工们有活干,有钱进腰包,各得所欲,皆大欢喜。于是,二
祖父在 1927 至 1934 年,每年都要为张维汉运茶油、桐油、药材、漆器、
腊染、香料六七次到洪江。二祖父与张维汉也建立起了良好的信用。二
祖父的收入也颇丰,每回来一次,都要将大洋交给曾祖父。
可惜二祖父于 1934 年因病而逝,我们家从此也无缘从水路运送
玉屏茶油外销了。湘黔公路 1936 年通车后,也成为西南人民支援抗日
前线的大动脉,利用 阳河从事运输就越来越少了。
如今, 阳河河道上修筑了多座水坝用来发电,早已不通航了,曾
经繁华的洪江也随着陆地上交通工具的便捷而成为历史古城呈现在
人们视野里,木船运输已退出历史舞台。玉屏茶油载着荣光,坐着汽
车、火车通向大江南北。
(作者系大龙小学退休教师)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