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茶香印江
P. 173
雀苔禅意深
——文化篇
砥,全程 20 公里。清咸丰五年 (1865),由印江大田铺绅士田景庆等募捐开
凿险道 5公里 (龙门口至火烧岩),参加捐款人达五百余人,现龙门洞口内存
有功德碑记一块,记述修路情况。水道顺思邛江 (印江河) 经甲山、西岩
寺、美女跳岩、中坝、堰塘、南盆坡、两河口、白沙溪、到德江潮砥乌江码
头。由于水道岩多水急,舟船进入多用纤夫,进入者多为川商,在印江各地
收购地方特产白皮纸、茶叶等后,用船运出到德江潮砥乌江码头,后销往全
国各地。(6) 印岑古道。旱道,印江至岑巩。经岩口、曾家、两路口、驷马
桥、牛楠关、凯上坪、杨柳树、石固、越凯楼去岑巩。在境 65公里。途中牛
楠关,原名青溪坝,相传古代“牛大人”曾驻兵把关,故以姓取名“牛楠
关”。牛楠关位于沟脚,四周环山,黄土丛林,坡高 300 米,道宽 70 厘米,5
个“之”字拐上,唯一溪沟小道贯通。每年春季,合水的白皮纸从此道运销
岑巩、玉屏,水果则流往洋溪、石固销售,运回茶叶、大米等。(7) 印思古
道。印江至思南。经印江县城文昌阁,渡中洲河,上白水坡,下九道拐,过
周家坝、凉水井到乌江码头,至思南县城。(8) 印镇古道。印江至镇远。经
印江的坪兴寨、农场、后坝、陈家沟、天生桥,思南的大坝场,石阡至镇
远。(9) 印铜古道。印江至铜仁。经印江的岩口、曾家坳、两路口、秀木
关、缠溪、搞车坡,江口的德旺、闵孝至铜仁。其中缠溪至德旺之间的苗王
古道最为盛名。苗王古道亦称夜郎要道,又称思 (南) 麻 (阳) 驿道。明永
乐十一年 (1413),朝廷在平定思州与思南战乱后,设贵州布政司,同年,
由朝廷拨款对思麻驿道进行拓修,至今仍保存完好,十余公里的原始古道,
一至两米宽,青石板铺砌,被踩得光滑深陷的石板上,依稀有一些马蹄印,
似在诉说六百余年古道历史故事。这些古道道路崎岖陡峭,挑子无法使用,
所有货物只能靠人背肩驮,因此诞生了许许多多的背夫,印江土家族苗族人
称“背佬二”。凡在土家族地区,在职业名称后面加上“二”的都带有贬义。
可见“背佬二”的职业,既艰辛,又低微。印江的“背佬二”多为长途背
夫,一般多为商家雇佣,也有由本地的富裕人家雇佣本地贫穷青壮年村民为
背夫,他们常常十几人、二十几人集队而行。通过这些山路,将四乡八寨土
家人的桐油、茶叶、中药材、皮张、土布等运往乌江各码头或贵阳、铜仁等
大集市。又从乌江各码头或贵阳、铜仁等大集市将盐巴、布匹、茶叶等百货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