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魏了翁传
P. 22

魏 了 翁
                 WEI LIAO WENG ZHUAN


                 邪谋, 窥伺神器, 自谓梦寿皇授鼎, 白龙登天, 如汝愚之无君……推寻宗派, 以为汝愚乃楚王之
                 裔, 宜承大统, 如游仲鸿者……愿特奉明诏, 播告天下…… “诏禁伪学”。 直学士高文虎草诏, 有
                 云:   “窃附元祐之众贤, 实类绍圣之奸党。” 韩侂胄大喜, 即迁文虎于要职。
                     七月二十三日, 四川都大茶马丁逢入对, 攻击伪学, 京镗、 何澹深悦之, 荐为军器监。

                     迄至庆元四年 (1198年), 朱熹等道学 (理学) 人士连续受到打压、 迫害, 被斥为伪学、 逆党、
                 死党, 撤职、 流放, 还受到处以死刑的威胁。 借机攻击、 诬蔑道学的人, 升官、 秉政。                                    “自伪学有
                 禁, 士大夫鲜不变者”, 影响到朱熹学生:                   “自伪学有禁, 士之绳趋尺步, 稍以儒自名者, 无所容
                 其身, 从游之士, 特立不顾者, 屏伏邱壑。 依阿巽懦者, 更名它师, 过门不入。 甚至变易衣冠, 狎

                 游市肄, 以自别其非党。”            (《宋史纪事本末》 卷80, 道学崇黜等)
                     历史上称为 “庆元党禁”。
                     魏了翁在这一时期成长。
                     庆元元年 (1195年),         “庆元初,      (冯) 仰之先生摄令於吾邑蒲江, 余 (魏了翁) 以举文受
                 知。”   (《鹤山集》 卷65 《跋四十年前补试卷》)

                     庆元二年 (1196年), 蒲江县人高泰叔考中丙辰科进士, 系魏了翁高家族兄。
                     庆元三年 (1198年), 魏了翁20岁,             “始举于乡, 故吏部郎赵公大全取之”。 赵大全, 字全道,
                 潼川 (三台市) 人, 淳熙十三年 (1186年) 进士, 简州教授, 终太常丞知眉州。
                     庆元四年 (1198年) 八月, 魏了翁参加四川类省试,                       “吏部 (赵大全) 与故知邕州李公 【大

                 異, 江西新建县人, 乾道八年 (1172年) 进士, 陆游曾荐之于朝, 时任夔州路转运判官】 取之, 故
                 签书枢密院宇文公 【绍节, 广都人, 淳熙十四年 (1187年) 进士】 又主之。”                                (《鹤山集》 卷63,
                 《跋类省试策卷后》) 蒲江进士李惟正, 签书剑南西川判官,                           “君在吾乡为先达, 君校类省试, 余在
                 得中, 荷君知遇”。         (《鹤山集》 卷72,       《李君惟正墓志铭》) 21岁, 魏了翁成为举人。
                     类省试的举文为 《唐文为一王法论》, 魏了翁写道:                        “君子任斯道於一身, 以正天下之不正”,

                 “书以载道, 文以经世”,           “非用空言, 而徒为记载也”。 赞扬唐代韩愈 “刊落陈言, 执六经之文以
                 绳削天下之不吾合者。            《原道》 一书, 汪洋大肆,           《佛骨》 一表生意凛凛。 正声劲气, 巍然三代令
                 王之法。”      “愈之为文, 法度劲正。 迫近 《盘诰》, 宛然有王者之法。”                        “立唐文章之王法, 不出於
                 时君, 而出於 (韩) 愈。”          (《鹤山集》 卷101)

                     魏了翁积极准备赴京城临安府 (浙江杭州市) 参加考试。
                     对道学, 魏了翁有不同的看法, 他说:
                         一为庆元学禁所怵 (吓倒), 则例以伊洛 (程颐、 程颢) 目之, 以诚敬讪之。 甚者亦
                     一口附和, 曰 “此伪学也”, 自是以来, 往往屏其书不复省。 曾不思四先生 (周敦颐、 张
                     载、 程颢、 程颐) 之教人, 赜 (探索) 诸天地万物之奥, 而父子夫妇之常不能违也。 验诸

                     日用饮食之近, 而鬼神、 阴阳之微, 不能外也。 大要使人近思反求, 精体熟玩, 而有以约
                     之于已, 期不失其本心焉耳, 奚其伪?                  (《鹤山集》 卷42,       《简州四先生祠堂记》)
                         自乾道、 淳熙以来, 涵养作成, 大儒辈出, 学者景从。 淳熙之季, 虽已有唱为道学之
                     目者, 然而儒风鼎盛, 正理常胜。 自孽韩 (侂胄) 柄国, 又更伪学之名, 以排斥善类。 其

                     始也, 宗相 (赵汝愚) 之黜, 举朝咸曰不可。 以是得罪者凡五十余人。 太学生上书固争,
                     亦蹈难而不悔。 犹以见先朝表章风厉, 有益于人心者若此。 自学禁既密, 士习日浮。 夫所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